無錫是我國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首批“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也是江蘇省車聯網發展布局的核心區域。近年來無錫積極探索車聯網城市級建設運營模式,完成1000公里智能網聯道路建設,落地十大類應用場景,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核心產業規模超260億元,車聯網基建、應用和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10月20日-22日,作為2023世界物聯網博覽會內容之一的第四屆中國(無錫)車聯網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無錫舉行。我國的車聯網產業現狀如何?如何推動車聯網產業向更大規模和更高水平發展?理想中的智慧交通離我們到底還有多遠?就相關問題,新華網專訪了參加論壇的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主任楊曉光教授。
嘉賓:楊曉光,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主任
新華網: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物聯網產業盛會,自2010年起已連續14年在無錫舉辦,這次參會的感受如何?
楊曉光:世界物聯網博覽會我已經也參加了幾屆,從以前到現在,博覽會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還是從概念、理念上去探討,后來逐漸實踐到各種應用上去。本次物聯網大會非常關注車聯網這個主題,而且特別關注著它的產業化和應用問題,我覺得這個是令我印象很深刻的。
新華網:本屆物博會上,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的發展是重要議題之一,在這次高峰論壇上,大家關心的重點問題有哪些?作為汽車、通信、交通等行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目前我國車聯網整體發展情況如何?
楊曉光:從參加會議的這些嘉賓來看,實際上關心的重點當然除了物聯網以外,更多還是關注著車聯網相關技術,包括通信技術、制造技術,還有政策投融資等等,特別是產業化方面的關注點,明顯就比以前要熱起來了。
車聯網發展情況,應該說從政府的政策到相關主管部門的標準規范以及各個部門的協作,還是非常有力地推進。接下來的發展情況,明顯感覺到現在可能還停留在示范區,沒有能夠真正走出示范區,當然更談不上這個產業化,所以這可能是我們要高度重視和破解的問題。
新華網:近幾年,車聯網產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您認為車聯網產業下一步發展還面臨哪些難點和痛點?在哪些方面還存在短板?
楊曉光:實際上現在的車聯網也好,或者是智能汽車的發展也好,它的核心意義還是為了人類的進步,為了我們能夠更好出行。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講,我們車聯網、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等,將走入深水區,我們必須要面向應用和產業,破解交通問題這樣的需求,進一步探索車聯網技術應該怎樣深入的發展。如果要高度關注交通的話,那么系統遠不是靠車聯網就可以,還和基礎設施相關,還和廣大用戶的需求相關,還和公共政策、標準規范等密切相關。
新華網:隨著技術和產業的發展,現代交通體系變得越來越“智慧”,您能否為大家暢想一下,未來車聯網產業的發展如何讓人們出行更安全、便捷、順暢?
楊曉光:實際上我們國家明確提出交通強國建設這樣一個戰略,是作為創新國家的七大戰略之一。那么七大戰略里包括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和智能社會。所以不難看出,如果真正把交通強國建好,我們的創新國家建設也會取得很大的進展。
那么在交通強國里明確提出,它是以現代交通+的概念來發展交通的,所謂現代交通+,它可以重塑時空形態,創造新產業和新業態,以及改善交通,變“人便其行”為“人享其行”。那么它具體的目標是,在2035年是“人便其行,貨暢其流”,而2050年是“人享其行,物優其流”。
車聯網應正確理解為“車路聯網與協同”,是交通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亟須深耕交通應用為導向、需求為牽引,整個技術與產業鏈一體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并進一步通過政府、產業、學界、研發,還有應用以及資本有機結合,協同創新可持續發展。
衷心祝賀世界物聯網大會成功舉辦,特別是對未來的車聯網車路協同發展給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