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摘要:近年來,伴隨繭絲綢行情出現下滑態勢,作為國內率先從事絲綢進出口貿易的公司之一,江蘇蘇豪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蘇豪股份)是如何應對行情態勢變化,帶動上下游農戶和企業一起“破繭”重生,闖出一條“新絲路”的。近日,江蘇蘇豪國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徐雨祥表示,“十四五”期間,蘇豪股份將積極把握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機遇,推進企業國際化戰略,做大自營進口、內貿和零售業務規模,推動內外貿業務高質量發展,為“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貢獻更大力量。
精彩觀點:
觀點一:以“黨建+N”配出“一抹金” 為鄉村振興添“成色”
公司以黨建為領航,以創新為驅動,以國企黨建引領產業鏈、供應鏈黨建,實現了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共發展。
作為科技扶貧先鋒,我們探索創建了“黨支部 + 工匠工作室 + 高校 + 蘇豪新蠶品種 + 企業 + 農村 + 農民”的黨建融合業務新模式,與貧困地區開展黨建結對,開辟了一條科技扶貧、以農富農的發展道路。
公司下屬蠶業科技實業黨支部先后與埠子鎮蠶桑村蠶種場支部、射陽縣特庸鎮王村村委會黨總支、東臺市蠶種場黨支部、泗洪縣重崗街道中韓村黨支部、宿遷市宿城區蠶桑村黨支部、宿遷市蠶種場黨支部、河南省嵩縣洛陽阡陌桑田農旅科技黨支部等鄉村基層單位簽訂了共建協議書,為經濟貧困地區免費發放蘇豪新蠶種、派出黨員技術員。
通過黨建結對,新品種在農村“落地生根”,在一些重點貧困地區,與蠶農同吃同住同勞動,帶著蠶農干,做給蠶農看,逐步擴大飼養量,促進當地蠶農就業致富,有效達到科技扶貧的效果。
目前,蘇豪新蠶品種已經成為中國振興蠶桑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繭絲綢的主要標志性成果,成為全國蠶桑行業一張響亮的新名片。
觀點二:解讀融合創新“密碼” 涵養“定力”與“擔當”
蘇豪股份一直致力于產業與科研融合,建產業聯盟、促產品創新。
在深化產學研合作方面,從2010年開始,公司與西南大學、蘇州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蠶??蒲性盒i_展深度合作,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15個省級技術創新平臺落戶于公司蠶種生產基地。企業與高校形成資源互補,促進人才高質量成長,讓研究成果面向市場。
在建立省蠶種產業鏈聯盟方面,2018年,公司作為會長單位牽頭,聯合來自全省蠶種生產、科研、管理等20個單位,率先成立了全國省級蠶種協同創新與推廣聯盟,共同肩負江蘇蠶種高質量發展的使命。
在加速蠶品種研發方面,從2015年開始在廣東茂名蠶種場建立了蘇豪“南繁基地”,對江蘇蠶種的需求進行調劑,為穩定江蘇蠶種市場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近5年來,公司培育了世界多個領先新蠶品種,如創造出了耐40度以上高溫、抗膿病、繭型大的三眠繭“蘇超二號”等多項科研成果,新品種全面替代江蘇飼養了30多年的老品種,正在全國蠶桑區加速輻射推廣。
觀點三:擁抱數字經濟“新藍?!?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蘇豪股份總的戰略定位是以國際、國內貿易為核心業務,通過貿工技一體化的發展平臺,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創新供應鏈,打造具有自主研發能力、創新品牌價值、科學治理體系、優秀文化精神和較高發展質量的綜合性外貿企業集團公司。
未來,蘇豪股份將緊緊圍繞推動公司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強主業抓改革、促創新增效益,聚焦數字化、品牌化、專業化,不斷提高產品服務質量,持續增強核心競爭力,在新一輪價值鏈重構中搶占先機,奮力躋身世界一流企業行列。
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推進會指出,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江蘇轉型發展的關鍵增量,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化“翅膀”。對于蘇豪股份來說,實現控股集團“千億蘇豪”的遠大目標,同樣要加快“智改數轉”。公司結合“中國服裝數字化快反工廠等級認定”,穩步推進國內外工廠的數智化改造,逐步實現“小單快反”柔性生產,為紡織服裝產業插上數字化“翅膀”。同時,積極搶占數字經濟關鍵賽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品牌授權經營模式切入科技新零售賽道。
此外,蘇豪股份還將從著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科技創新,科學實施供應鏈體系建設,做好人才培育與儲備等方面做好戰略考量和構思。(陳璐璐 報道員:孫星星 戴領 吉戎昊)